2025年5月8日,贵阳市白云区人民医院外一科(普外科)在贵州省人民医院驻点帮扶专家周洲主任的全程指导带教下,成功完成院内首例下肢静脉曲张DSA引导下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。这一技术的落地,标志着医院在静脉疾病微创治疗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,也为区域患者提供了更高效、更舒适的治疗选择。
“蚯蚓腿”患者的新生:30分钟告别40年顽疾
72岁的宋相国老人是贵阳市白云区人民医院这项技术的首位受益者。40年来,他的右下肢静脉曲张从“蚯蚓状”凸起发展为皮肤色素沉着、久站疼痛,传统保守治疗收效甚微。5月8日,在数字DSA引导下,省医驻点专家周洲带领外一科团队仅用30分钟完成治疗,术后宋老即可下床活动。“扎个针就解决了问题,连疤痕都没留!”老人感慨道。
这一案例凸显了泡沫硬化技术的四大核心优势:
1. 创伤微小:仅需细针穿刺,无切口,术后仅留针孔痕迹;
2. 恢复迅速:患者穿戴弹力袜即可行走,次日出院;
3. 适应广泛:尤其适合老年及合并基础疾病患者;
4. 精准安全:全程DSA动态引导,药物精准作用于病变静脉,并发症风险显著降低。
周洲主任解释,该技术通过泡沫硬化剂刺激静脉内膜闭合,最终使病变血管纤维化吸收,从根源改善血流动力学问题。
省市医疗集团协同:技术“平移”破解基层就医难题
此次突破得益于贵州省人民医院与白云区人民医院的深度合作。近年来,省医各学科专家长期驻点贵阳市白云区人民医院,通过手术带教、联合查房等方式,将头部省级三甲医院技术“平移”至基层。医院配备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等先进设备,构建“检查-治疗-康复”一体化平台。外一科同步建立静脉疾病闭环管理体系,从术前评估到术后康复提供全程跟踪服务。
“我们通过医联体建设,既‘输血’更‘造血’,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省级资源。”白云区人民医院院长袁华表示。
从首例到常态,构建区域微创治疗中心
医院计划将泡沫硬化技术纳入静脉曲张标准化诊疗路径,并联合省医专家探索射频消融等复合微创技术。袁华院长透露,医院将深化“五个中心”建设,目标实现“小病不出社区,大病不出区域”的分级诊疗格局。
专家提醒:早诊早治是关键
周洲主任特别提示,泡沫硬化治疗虽优势显著,但需严格评估适应症。静脉曲张患者应尽早就医,避免发展为溃疡、血栓等严重并发症;术后需遵医嘱穿戴弹力袜、控制体重并定期复查。
此次技术突破是贵阳市白云区人民医院深化医改的缩影。据统计,白云区人民医院2024年门诊量突破20万人次,微创手术占比达90%,次均费用同比下降8.42%。作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基层实践,该院通过技术普惠与服务创新,正书写“家门口看好病”的民生答卷。
(本报通讯员 钟蓉)
编 辑:石 磊
二 审:杜 明
三 审:赵 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