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陈主任,我每次来治疗,只要针灸后,人的睡意马上就上来了,治疗结束,我也睡了一觉,难道这有催眠作用”近日,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中医科门诊,正在治疗的张女士对陈利副主任说。
中医药治疗失眠有这么神奇?
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中医科陈利副主任介绍,张女士平日常感口干舌燥、心烦、眼睛干涩、燥热、睡眠多梦易醒、腰膝酸软、舌尖红、少苔、脉细弦,中医通过辨证,属阴虚内热,心肾不交,方用清心滋肾汤加减,同时配合针灸、耳穴治疗,症状明显缓解,睡眠改善。
陈利副主任表示,良好的睡眠在维持躯体健康、心理健康及学习记忆的巩固中起重要作用,睡得好是健康的标志,也是健康的保障。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,快节奏、不规律的生活习惯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失眠的发病率逐年增高,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,世界上约有27%的人存在睡眠问题,目前超过3亿国人存在睡眠障碍,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.2%,近半数失眠者症状可持续10年以上。
失眠的主要症状表现:入睡困难(入睡潜伏期超过30分钟);睡眠维持障碍(整夜觉醒次数≥2次);早醒;睡眠质量下降;总睡眠时间减少(通常少于6.5小时)。
主要病因:
1.情志失常:喜怒哀乐等过极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生不寐。情志不畅,郁怒伤肝,气郁化火,上扰心脾,过度思虑,营血亏虚,不能荣养于心,而致心神不宁。
2.饮食不节:暴饮暴食,饮食积滞,胃不和则卧不安。
3.劳逸失调:劳倦太过伤脾,过逸少动导致脾胃虚弱,运化不健,气血生化乏源,不能荣养心神而致失眠。
4.病后体虚:久病体虚,年迈血少,心血不足,心失所养,心神不安而失眠。
失眠严重损害患者身心健康,影响生活质量,甚至诱发交通事故等意外而危及个人及公共安全,对个体和社会都构成严重负担。
中医认为,“脑主神明,肝主情志,心主血脉”,根据患者全身情况,进行辨证。
1.肝火扰心,症状:多梦、彻夜不眠、急躁易怒、头晕头胀、目赤耳鸣、口干而苦、不思饮食、便秘、舌红苔黄、脉弦数。代表方:龙胆泻肝汤加减。
2.痰火扰心,症状:心烦不眠、胸闷脘痞、泛恶嗳气、伴头重目眩、舌偏红苔黄腻、脉滑数。代表方:黄连温胆汤加减。
3.心脾两虚,症状:不易入睡、多梦易醒、心悸健忘、神疲食少、伴头晕目眩、四肢倦怠、腹胀便溏、面色少华、舌淡苔薄、脉细无力。代表方:归脾汤加减。
4.心肾不交,症状:心烦不眠、入睡困难、心悸多梦、伴头晕耳鸣、腰膝酸软、潮热盗汗、五心烦热、咽干、男子遗精、女子月经不调、舌红少苔、脉细数。代表方: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。
5.心胆气虚,症状:虚烦不眠、遇事易惊、终日惕惕、胆小、伴气短自汗、倦怠乏力、舌淡脉弦细。代表方: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。
6.胃气失和,症状:失眠多发生在暴饮暴食之后,脘腹痞满、食滞不化、嗳腐吞酸、大便臭秽、矢气频作、味臭如败卵、舌苔厚腻、脉滑。代表方:保和丸加减。
除了口服中药汤剂外,可同时运用:
1.针灸治疗。“安眠三穴”:安眠、神门、三阴交随证加减。
2.揿针。选穴同针灸,疼痛少,易操作。
3.耳穴。选穴:心、肝、脾、肾、神门、皮质下。
4.中药泡脚。
5.埋线治疗。
6.三伏贴调理等方法。
陈利副主任强调,除了积极的治疗,预防失眠要做到:
1.规律作息:保持固定的作息时间,每天尽量在相同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,即使是在节假日也不要打乱生物钟。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,可通过阅读、听轻柔音乐等方式放松身心,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,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。
2.饮食调理:日常饮食应清淡且营养均衡,避免食用辛辣、油腻、刺激性食物,尤其是在晚上。可适当多吃一些有助于睡眠的食物,如牛奶、核桃、莲子、百合等。晚餐不宜过饱,以免加重胃肠负担,影响睡眠。
3.情志调节:保持心情舒畅,避免焦虑、紧张、抑郁等不良情绪。可通过与朋友聊天、参加户外活动、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缓解压力,调节情志。学会正视生活中的问题,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。
4.适度运动: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改善睡眠,但应注意运动时间。避免在睡前进行剧烈运动,可选择在白天或傍晚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,如散步、慢跑、太极拳等。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,增强体质,使身体和精神处于良好状态。
通过中医内外兼治,综合调理,从而为患者醒神明、通经络、疏气血,促进全身血液循环,缓解紧张的情绪,改善睡眠质量。
(供稿: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)
编 辑:石 磊
二 审:杜 明
三 审:赵 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