头晕目眩者,谑称“昏君”,主攻其症者,名叫“天麻”。
“天麻”早在2千多年前就已经入药,其名首载于《雷公炮炙论》,而以“赤箭”之名首见《神农本草经》,因茎如箭杆,赤色,叶生其端,根如人足,故名。
天麻生长习性特殊,地上茎全株不含叶绿素,单一直立,状似箭杆,故谚语曰:“赤箭钻天,有风不动能定风,无风自动可驱风”,据此叫赤箭、定风草、独摇、神草;天麻种子细微如粉状,体轻像绒毛,成熟种子多随风飘散,不易收集,故药农说“天麻、天麻、天生之麻,神仙播种,凡人采挖”。
全世界已发现的天麻属植物约有30余种,我国天麻属植物已发现有6个品种,即天麻、原天麻、细天麻、南天麻、疣天麻、g flabilabella,其中,天麻产量最多、分布最广,主要为栽培品种。
天麻在种内产生了许多变异,根据花和花茎的颜色、块茎的形状等又将天麻分为红天麻、绿天麻、乌天麻和黄天麻4个变型。生产中主要栽培的是红天麻和乌天麻,其中,红天麻产量高、适应性强、抗病性好;而乌天麻口感好,品质最佳,但生态适宜性较差。1998年,由红天麻和乌天麻杂交得到的乌红杂交天麻问世,该天麻品种集合了父母系的优点,产量高,外形好,品质也较好,被大面积推广种植。
天麻性味甘平,入肝经,因质润多液,能养血息风,可治疗血虚肝风内动的头痛、眩晕;亦可用于小儿惊风、癫痫、破伤风;还可用于风痰引起的眩晕、偏正头痛、肢体麻木、半身不遂等等。具有“三抗、三镇、一补(即抗癫痫、抗惊厥、抗风湿、镇静、镇痉、镇痛、补虚)”的功效,临证实践证明,天麻对血管神经性头痛、脑震荡后遗症等有显著疗效,还可有效缓解各种肢体麻木、头痛等症状,当然,头晕目眩,眼花缭乱始终都是其主攻方向,主要功效、主治病症。
天麻相关产品也不是人人都能吃,一般来说有津液衰少、阴虚、血虚等症状的人不建议食用。
在民间除了药用外,也是一种常用的保健食品,经常被用来作为煲汤的佐料。
(来源: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竹园镇中心卫生院 陈军)
编 辑:向 烨
二 审:毕 锋
三 审:赵 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