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新生儿群体中,早产儿就像折翼的天使,身体格外脆弱,面临着诸多健康挑战,早产儿贫血便是常见且需重点关注的问题。了解早产儿贫血的相关知识,对守护这些小生命的健康至关重要。
何为早产儿贫血?
贫血是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低于正常下限的症状,早产儿贫血指出生后一段时间内,其血液中红细胞数量、血红蛋白浓度低于同胎龄、同性别婴儿正常水平。国内诊断标准为生后2周内末梢血血红蛋白≤145g/L、生后2 - 4周≤110g/L。其表现明显,皮肤和黏膜渐苍白,口唇、甲床尤甚,因身体缺氧会呼吸急促、心跳加快,日常活动受影响,如吃奶量减少、吸吮无力,严重时影响生长发育,致体重增长慢、精神萎靡。
早产儿贫血的成因
早产儿贫血与其特殊的生理状态和发育过程有关,涉及多个因素。
1. 红细胞生成不足:胎儿在母体内时,红细胞生成随孕周增加逐渐活跃,妊娠晚期达高峰。但早产儿过早离开母体,骨髓造血功能未发育成熟,促红细胞生成素(EPO)分泌不足。EPO是促进红细胞生成的重要物质,其缺乏导致红细胞生成相对不足,引发贫血。
2. 红细胞寿命较短:早产儿红细胞存在“先天不足”,其红细胞膜结构和功能不完善,红细胞内酶活性较低。这使得红细胞在血液循环中更易受损,平均寿命仅60 - 70天,远短于正常成人的120天左右。红细胞过早衰老破坏,数量快速减少,导致贫血。
3. 铁储备不足:胎儿在母体内铁元素储备主要发生在妊娠最后3个月。早产儿提前出生,未能充分积累铁元素,体内铁储备量明显低于足月儿。而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关键原料,铁储备不足会影响血红蛋白合成,导致贫血。
4. 医源性失血:早产儿出生后救治过程中,因病情监测和治疗需要,会频繁采集血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查。早产儿本身血容量少,多次采血累积会造成一定量失血,加重贫血程度。
早产儿输血的目的
输血对早产儿意义重大,主要解决以下问题:
1. 快速补充氧气:早产儿造血能力弱,红细胞寿命短,运输氧气的红细胞数量不足。输血可补充大量健康红细胞,让氧气更快、更充足地输送到全身,缓解呼吸急促、心跳加速等缺氧症状,减轻心脏和肺部负担。
2. 救命的“应急方案”:当早产儿突发急性失血(如消化道出血、颅内出血)或严重感染导致贫血加重时,输血是最直接的救治手段。它能迅速提升血容量,防止宝宝休克。
3. 助力追赶生长:长期贫血会使宝宝身体虚弱,影响大脑、骨骼等器官发育。输血后,充足的氧气供应能让宝宝胃口变好、精神变足,身体各器官恢复后,能更好地追赶正常宝宝的生长速度。
早产儿输血的时机
早产儿输血有严格时机判断标准,医生会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。
1. 血红蛋白指标:当早产儿血红蛋白低,且伴有呼吸急促、心跳过快、喂养困难、体重不增等症状时,可能需要输血。
2. 出现严重缺氧症状:若宝宝突然呼吸费力、皮肤发紫,或吃奶时吸两口就停下来大口喘气,安静躺着时心跳超过160次/分钟,说明身体严重缺氧。即使血红蛋白数值未降到临界值,为避免重要器官(如大脑、心脏)因缺氧受损,医生也会考虑紧急输血。
3. 慢性贫血影响生长发育:有些早产儿贫血持续时间长,即便通过补充铁剂、促红细胞生成素等治疗,仍频繁生病、体重增长缓慢,追赶生长困难。此时输血可帮助宝宝获得足够氧气,促进正常发育。
早产儿贫血的预防措施
1. 减少医源性失血:采用微量采血技术,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化验。在必须进行采血检查时,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,控制采血量。
2. 营养支持:确保早产儿摄入充足的热量、蛋白质、铁、叶酸、维生素E等造血原料。早产儿配方奶或母乳强化剂通常含有较高剂量的铁剂,可根据医生建议合理使用。家长要按照正确的喂养方法和频率给宝宝喂奶,保证宝宝摄入足够的营养。
3. 合理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: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有时用于刺激骨髓造血,减少输血需求。但其效果、经济性和潜在风险(如可能增加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风险)仍存在争议,并非所有患儿都适用。使用前需由医生全面评估宝宝的身体状况,权衡利弊后再决定是否使用。
总之,早产儿输血虽然让家长紧张,但它是守护宝宝健康的重要手段。了解输血的时机和目的,家长就能安心配合医生治疗。相信在科学的医疗照护下,早产宝宝们都能顺利闯关,健康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