阑尾炎发作的应对措施

作者: 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吴明敏
发布:2025-07-18 阅读量:0   发表证书


半夜熟睡时,腹部突然传来一阵剧痛,疼得人直冒冷汗;或是聚餐后,肚子隐隐作痛,还伴有恶心呕吐…… 这些场景相信不少人都经历过。当腹部突发疼痛时,很多人会担心:“是不是得了阑尾炎?万一发作了该怎么办?” 阑尾炎是普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,了解它的症状、应对方法和预防措施,能帮助我们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判断。接下来,就为大家详细科普阑尾炎的相关知识。

 

认识阑尾炎发作

 

阑尾是连接盲肠的细长管状器官,当粪石堵塞、淋巴滤泡增生等原因造成阑尾管腔梗阻,细菌便会在其中大量滋生繁殖,引发阑尾炎症,这就是阑尾炎的发病机制。

转移性右下腹痛是阑尾炎的典型症状。发病初期,疼痛常出现在上腹部或肚脐周围,数小时后逐渐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部。同时,患者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、食欲下降、发热等表现。按压右下腹部的麦氏点,疼痛会明显加重,松开手指瞬间疼痛还会加剧。

需要警惕的是,儿童和孕妇等特殊人群的阑尾炎症状并不典型。儿童难以准确描述疼痛情况,孕妇因子宫增大导致阑尾位置改变,腹痛症状不明显,这些都容易造成诊断延误,需格外注意。

 

发作时的应急处理

 

当怀疑自己得了阑尾炎时,首先要保持冷静,通过以下方法初步判断。观察腹痛是否从开始的中上腹或脐周,逐渐转移到右下腹;留意是否伴有恶心、呕吐、发热等症状;轻轻按压右下腹部,感受是否有明显压痛。

一旦怀疑阑尾炎发作,必须立即停止进食进水。因为进食后肠胃蠕动增加,可能导致阑尾炎症加重。同时,避免剧烈运动,防止阑尾穿孔。应尽快拨打急救电话,或在他人陪同下前往医院就诊。在此期间,切勿自行服用止痛药,止痛药虽然能缓解疼痛,但会掩盖病情,影响医生判断;也不要用热水袋热敷腹部,热敷可能促使炎症扩散。

 

医院诊断与治疗

 

到医院后,医生会通过 “问、查、检” 三步明确诊断。先详细询问腹痛开始时间、位置、疼痛特点及伴随症状;再按压右下腹部麦氏点,判断是否存在压痛、反跳痛;最后安排血常规查看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水平评估炎症程度,结合腹部超声观察阑尾形态、有无积液,综合判断病情。

治疗上,阑尾切除术是主要手段。腹腔镜微创手术因创伤小、恢复快,是多数患者首选;若阑尾已坏疽、穿孔,腹腔感染严重,则更适合传统开腹手术。对于症状轻、发病短或身体不耐受手术的患者,可采用抗生素保守治疗,但存在复发可能。具体治疗方案,医生会根据病情严重程度、患者身体状况及年龄等因素,制定个性化选择。

 

术后康复与护理

 

接受手术后,伤口护理至关重要。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,避免沾水,防止感染。术后饮食需循序渐进,从禁食到逐步摄入流食(如米汤、藕粉)、半流食(如粥、面条),最后过渡到正常饮食。注意饮食清淡,避免食用辛辣、油腻、刺激性食物。

术后早期,患者应卧床休息,但要根据医生建议,适时进行翻身、活动四肢等,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。随着身体恢复,可逐渐增加活动量,如在病房内散步,但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。同时,要警惕伤口感染、腹腔脓肿等并发症。如果出现伤口红肿、渗液、发热不退、腹痛加剧等情况,需及时告知医生。一般来说,腹腔镜微创手术患者恢复较快,术后 1 - 2 周可基本恢复正常生活;传统开腹手术患者恢复时间相对较长,可能需要 2 - 3 周。患者需按照医生要求,定期复诊,进行相关检查。

 

预防阑尾炎发生

 

预防阑尾炎,从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做起。要保持规律饮食,定时定量,避免暴饮暴食。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,如芹菜、苹果等,保持大便通畅,减少粪石堵塞阑尾管腔的风险。少吃辛辣、生冷等刺激性食物,减轻肠胃负担。

 

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很重要。饭后不要立即进行剧烈运动,如跑步、打球等,建议休息半小时到一小时后再活动。坚持适度运动,增强身体素质和免疫力。注意腹部保暖,避免受凉引发肠道功能紊乱。对于既往有肠道疾病、免疫力低下的人群,更要关注自身健康,定期体检,出现腹部不适及时就医。

 

结语

 

阑尾炎虽然常见,但只要掌握了相关知识,就能在发病时冷静应对。记住转移性右下腹痛等典型症状,学会初步判断和应急处理,出现异常及时就医。日常生活中,保持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,积极预防。重视每一次腹部不适,才能更好地守护身体健康。

 

 

 




主管单位: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
主办单位: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
黔ICP备202200429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