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镜诊疗,你做好准备了吗?

作者: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 陈志兰
发布:2025-07-18 阅读量:0   发表证书


 

随着医疗技术进步,内镜诊疗在消化、呼吸等多个系统广泛应用,凭借微创、直观、准确的特点,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,给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。但内镜诊疗并非简单过程,需患者与医护人员共同配合准备。

 

内镜诊疗基本概念

 

内镜诊疗是内窥镜进入人体腔道,对疾病进行直观观察、诊断及治疗的医疗技术。内窥镜细长柔软,前端有光源和摄像头,能将人体腔道图像清晰传输到显示屏,供医生观察分析。其优势在于微创性,相比传统开放手术,能减少患者创伤和痛苦,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成功率。

 

内镜诊疗前的心理准备

 

内镜诊疗有无痛和非无痛两种方式。很多患者对此陌生,易产生恐惧和焦虑,这些不良情绪会增加诊疗难度和风险。因此,让患者放松心态、做好充分心理准备十分重要。

内镜诊疗是安全成熟的医疗技术,医生护士都经过严格培训和考核,具备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。使用的内镜严格清洗、消毒或灭菌,操作过程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和规程,避免交叉感染。无痛内镜诊疗可提高患者舒适感和体验感,让患者在睡眠状态下完成检查或治疗,全程有专业麻醉医师和设备监护患者生命体征。内镜诊疗能直观观察腔道器官组织病变情况,进行活检采样或病变组织切除,有助于及早发现病情、制定治疗方案,防止病情恶化和并发症,对早期病变进行微创治疗,对患者创伤小、恢复快,能提高生活质量、降低医疗成本。

采用非无痛内镜诊疗的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,按指令调整体位、呼吸,放松身心,避免“人镜对抗”,保持积极心态,相信自己能顺利度过诊疗过程。

 

内镜诊疗前的生理准备

 

患者在接受内镜诊疗前,除心理准备外,还需做好生理准备,包括饮食调整、肠道准备及特殊人群特殊准备。

需空腹的内镜诊疗,如胃镜检查,患者术前8 - 10小时禁食,检查前2小时禁水。需肠道清洁的诊疗,如肠镜检查,先进行低纤维饮食1 - 2天,检查前一天进行无渣、无籽饮食,如面条、稀饭等,禁止食用西瓜、番茄、豆制品、奶制品等以及其他粗纤维食物,避免肠道排空困难、胀气或带籽食物滞留影响观察。检查前晚22:00后禁食,检查前6 - 8小时口服含电解质泻药,2小时内喝完以清空肠道,直至排出清水样大便,检查前2小时禁止饮水。当天穿着宽松易穿脱衣物。

 

一周内服用阿司匹林、氯吡格雷等活血药物的患者应告知医务人员,服用活血药物且需进行微创手术的患者应酌情停用活血药物3 - 7天或医生根据患者出凝血时间择期手术。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、儿童、孕妇应采取相应充分准备。老年人应充分评估身体机能,必要时多学科会诊;儿童需安抚与陪同,必要时家长陪同;孕妇需考虑胎儿安全,谨慎选择内镜诊疗。

 

内镜诊疗前的医疗准备

 

患者还需完成病史告知、术前检查及签署知情同意书等工作。如实告知医生病史、过敏史及用药情况,以便医生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。完善血常规、心电图等术前检查,让医生了解患者身体状况,确保诊疗安全,减少术后并发症。签署知情同意书,明确诊疗目的、过程、风险及并发症等,表明患者已充分了解并接受诊疗方案,愿意配合医生工作。

 

内镜诊疗过程中的配合与注意事项

 

诊疗过程中,患者配合至关重要。未采用无痛技术诊疗的患者要按医生指令调整体位、呼吸,保持放松心态。采用非无痛技术患者,可能会感到恶心、腹胀等不适,属正常生理反应,若不适持续或胀痛加剧,应及时告知医生。采用无痛技术患者,术后可能出现头晕、嗜睡,充分休息后可缓解;患者可有轻微的腹胀,若腹部胀痛持续或加剧应及时告知医生。

 

内镜诊疗后的护理与随访

 

内镜诊疗术后护理与随访要点如下:

1. 饮食:一般检查后1 - 2小时恢复饮食,先食温凉半流质饮食,如稀饭、馄饨;微创治疗患者依医嘱,从禁食或温凉流质,逐步过渡到半流、少渣软食,忌酸辣、油炸、干硬刺激性食物及饮料。

2. 休息:充分休息,避免剧烈运动与过度劳累。

3. 症状观察:留意有无腹胀、腹痛、便血等情况。轻微腹胀、腹痛属正常,与术中注气、胃肠牵拉有关;若腹胀、腹痛加剧或出现便血,应及时告知医务人员或就医。

4. 无痛术后注意:无痛内镜诊疗患者,因用镇静镇痛药,术后24小时内禁酒,勿从事骑车、驾驶等危险性工作。

5. 随访复诊:按医生根据病情制定的随访计划定期复诊,有助于医生了解恢复情况,调整治疗方案。

 

结语

内镜诊疗具有诸多优点,患者接受前需做好心理、生理和医疗准备,诊疗过程中积极配合,术后注意护理和随访。呼吁公众了解内镜诊疗知识,正确对待,勿因恐惧或误解拒绝必要诊疗,相信医生专业判断,让内镜诊疗更好服务人类健康事业。

 




主管单位: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
主办单位: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
黔ICP备202200429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