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日常生活中,一顿美味的饭后,大多数人会感到满足和惬意。然而,有些人却在饭后突感剧烈胸痛,这种疼痛或许会被误认为是普通的胃部不适,但实际上,它可能是一种极其危险的信号 —— 食管穿孔。食管穿孔并非常见病症,却因起病急、危害大,一旦延误诊治,后果不堪设想。
什么是食管穿孔?
食管穿孔是指食管壁的全层破裂,导致食管内容物(如食物、胃酸、细菌等)泄漏到周围组织,可能引发严重的感染、纵隔炎甚至休克。这是一种急症,若不及时处理,死亡率可高达20%-50%。
食管穿孔可发生在食管的任何部位,但最常见的是颈段食管(如医源性损伤)和胸段食管(如自发性破裂或异物损伤)。饭后突发剧烈胸痛,尤其是伴随呕吐或吞咽困难时,需高度警惕食管穿孔的可能。
为什么会发生食管穿孔?
食管穿孔的原因多种多样,主要包括以下几类:
1.医源性损伤(最常见)
在医疗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,内镜检查和治疗已成为消化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。然而,在进行胃镜检查、食管扩张术、支架置入等操作时,由于食管结构复杂,稍有不慎就可能损伤食管壁。此外,一些涉及食管周围区域的手术,如甲状腺手术、纵隔手术等,也存在误伤食管的风险,这些手术并发症都可能导致食管穿孔。
2.自发性食管破裂(Boerhaave综合征)
常发生在剧烈呕吐后,由于胃内压力骤增,导致食管下段破裂。多见于酗酒、暴饮暴食或妊娠剧吐的患者。
3.外伤或异物损伤
车祸、刀刺伤等外伤可能直接损伤食管,造成穿孔。而异物损伤则更为常见,人们在进食时,若不小心吞食鱼刺、骨头、假牙等尖锐异物,这些异物在通过食管时,很可能刺穿食管壁,引发穿孔。
4.疾病相关穿孔
食管癌,肿瘤侵蚀食管壁可导致穿孔。腐蚀性损伤,误服强酸、强碱等腐蚀性物质可造成食管坏死、穿孔。
食管穿孔的典型症状
食管穿孔的临床表现取决于穿孔的位置和严重程度,但最常见的症状包括:
1.剧烈胸痛:疼痛通常位于胸骨后或上腹部,可向背部、肩部放射。疼痛在吞咽或进食时加重,患者常因疼痛不敢进食。
2.呕吐(可能伴血性液体):呕吐后突发胸痛是自发性食管破裂的典型表现。
3.发热、寒战(感染征象):由于食物和胃酸进入纵隔或胸腔,可能引发严重感染,如纵隔炎、脓胸。
4.皮下气肿(颈部或胸部“握雪感”):空气从食管破口进入皮下组织,触诊时有“捻发音”。
5.呼吸困难(严重时出现):若穿孔累及胸腔,可能导致气胸或胸腔积液,影响呼吸。
如何诊断食管穿孔?
由于食管穿孔的症状可能与其他疾病(如心梗、胃穿孔、主动脉夹层等)相似,因此需结合病史、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。
1.影像学检查
胸部X线:可发现纵隔增宽、皮下气肿、气胸或胸腔积液。
CT扫描:是首选检查,能清晰显示食管破口位置、周围感染范围。
食管造影(泛影葡胺造影):可明确穿孔位置,但需避免使用钡剂(可能加重感染)。
2.内镜检查
胃镜检查可直观观察破口,但需谨慎操作,避免加重损伤。
食管穿孔如何治疗?
治疗原则:尽早封闭破口、控制感染、维持营养。
1.保守治疗(适用于小穿孔、早期发现)
禁食+胃肠减压:减少胃酸和食物对破口的刺激。
广谱抗生素:预防或治疗纵隔感染。
营养支持:通过静脉或鼻肠管提供营养。
2.手术治疗(适用于大穿孔、感染严重者)
食管修补术:直接缝合破口,适用于24小时内发现的穿孔。
引流术:若感染严重,需放置胸腔或纵隔引流管。
食管切除术:适用于肿瘤或严重坏死导致的穿孔。
3.内镜下治疗(新兴方法)
支架置入:覆盖破口,促进愈合,适用于某些特定病例。
内镜下缝合:技术难度较高,需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。
如何预防食管穿孔?
虽然部分食管穿孔难以完全避免,但我们可以通过采取一些措施降低其发生风险:在日常生活中,要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,避免暴饮暴食和剧烈呕吐,尤其是饮酒后更要注意;进食时要细嚼慢咽,避免吞食鱼刺、骨头等尖锐食物;如果需要进行内镜检查或治疗,应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,以减少医源性损伤的发生;一旦误服腐蚀性物质,切勿自行催吐,应立即前往医院就医,以免加重食管损伤。
总之,食管穿孔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,饭后突发剧烈胸痛、呕吐后胸痛加重是典型警示信号。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,延误可能导致严重感染甚至死亡。若出现相关症状,务必立即就医,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