穴位贴敷,缓解孕吐不适

作者:南宁市武鸣区中医医院 温少香
发布:2025-07-18 阅读量:0   发表证书


在怀孕这一充满惊喜与期待的奇妙旅程里,孕吐宛如一道横亘在许多准妈妈面前的“坎”。孕早期,恶心、呕吐等症状频繁来袭,让准妈妈们食欲全无,整日精神萎靡不振。这不仅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,还严重威胁着身体健康。面对孕吐难题,不少准妈妈满心焦虑、束手无策。好在,中医穴位贴敷技术带来了新希望。

 

认识孕吐

 

孕吐,是妊娠早期孕妇常出现的胃肠道反应。怀孕后,体内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(hCG)和雌激素等激素水平急剧上升,这些激素就像调皮的小精灵,对胃肠道产生强烈刺激,从而引发孕吐。而且,孕期孕妇的嗅觉和味觉变得格外敏感,原本平常的气味和食物味道,此时都可能成为诱发恶心呕吐的“导火索”。另外,紧张、焦虑等情绪也会影响胃肠道功能,加重孕吐症状。孕吐的表现多种多样,有的孕妇晨起时恶心感强烈,有的闻到特定气味就会呕吐,还有的进食后没多久就感到不适。

 

中医对孕吐的认识

 

从中医的精妙视角深入剖析,孕吐并非孤立症状,它与孕妇的体质、脾胃功能以及情志状态紧密交织。若孕妇本就脾胃虚弱,运化无力,或肝胃不和,气机逆乱,就极易诱发孕吐。中医治疗孕吐时,秉持调理脾胃、降逆止呕、疏肝理气的原则,通过调和脏腑、平衡阴阳,使身体各脏腑功能重新协调有序,进而有效缓解孕吐带来的不适。

 

穴位贴敷缓解孕吐的原理

 

人体穴位与脏腑经络就像一张精密的网络,相互关联、相互影响。通过刺激特定穴位,可以调节脏腑功能,疏通经络气血,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。而穴位贴敷则是将穴位刺激与药物作用巧妙结合。常用的贴敷药物如生姜、半夏、砂仁等,都具有温中止呕和胃降逆的功效。当药物贴敷在穴位上时,一方面药物刺激穴位,增强了穴位对经络气血的调节作用;另一方面,药物的有效成分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内,直接作用于胃肠道,改善胃肠道功能,从而有效缓解孕吐不适。

 

常用缓解孕吐的穴位及贴敷方法

 

1. 内关穴

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,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,腕横纹上 2 寸,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。生姜是贴敷内关穴的常用药物,生姜具有温中散寒、止呕的功效。操作时,将生姜切成薄片,用医用胶布固定在内关穴上,贴敷时间一般为 2 - 4 小时。生姜的辛辣成分刺激穴位,同时其有效成分被皮肤吸收,能起到很好的止呕效果。

 

2. 足三里穴

足三里穴在小腿外侧,犊鼻下 3 寸,犊鼻与解溪连线上。砂仁粉是贴敷足三里穴的不错选择,砂仁能化湿开胃、温脾止泻、理气安胎。把砂仁粉用醋或蜂蜜调和成合适的剂型,敷在足三里穴上,用纱布固定。足三里穴是脾胃的要穴,贴敷砂仁粉可以调理脾胃功能,增强脾胃的运化能力,缓解孕吐。

 

3. 中脘穴

中脘穴在上腹部,前正中线上,当脐中上 4 寸。半夏具有燥湿化痰、降逆止呕的作用,可将其制成药膏贴敷在中脘穴上。中脘穴是胃的募穴,贴敷半夏药膏能直接作用于胃,调节胃的气机,减轻孕吐症状。贴敷时间同样为 2 - 4 小时,期间要注意观察皮肤反应。

 

穴位贴敷缓解孕吐的注意事项

 

贴敷时间不宜过长,一般每次 2 - 4 小时,避免皮肤过敏或损伤。如果孕妇皮肤比较敏感,可适当缩短贴敷时间。贴敷前要清洁皮肤,确保皮肤干燥、无破损。贴敷后如出现皮肤瘙痒、红肿等过敏症状,应立即停止贴敷,用清水冲洗皮肤,必要时涂抹抗过敏药膏。在贴敷期间,孕妇要注意饮食清淡,避免食用辛辣、油腻、生冷等刺激性食物,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,保证营养均衡。

 

如果孕吐症状严重,出现脱水、电解质紊乱等情况,应及时就医,不能单纯依靠穴位贴敷治疗。对于有皮肤疾病、过敏体质、孕妇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等情况的孕妇,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使用穴位贴敷疗法。

 

结论

 

穴位贴敷这一中医护理技术,凭借其安全且有效的特性,为饱受孕吐困扰的准妈妈们带来了新的希望与选择。准妈妈们切不可自行盲目操作,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,合理运用穴位贴敷疗法。与此同时,还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,以平和的情绪面对孕吐。再配合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和均衡营养的饮食调理,定能顺利跨越孕吐期,满怀喜悦地迎接新生命的降临。

 

 




主管单位: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
主办单位: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
黔ICP备202200429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