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出脂肪肝,健康管理要跟上

作者: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蔡艳
发布:2025-07-18 阅读量:30   发表证书

在健康体检报告中,脂肪肝三个字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。据统计,我国成人脂肪肝患病率已超 30%,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肝脏疾病之一。当体检报告提示脂肪肝时,很多人会陷入困惑:这到底是小病还是需要重视的健康信号?如何通过科学管理逆转脂肪肝?这篇文章将为你解答。

什么是脂肪肝为何需要重视

脂肪肝是指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超过肝脏重量的5%,或全肝1/3以上肝小叶出现脂肪沉积。根据病因可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(后者与代谢综合征相关)。脂肪肝的危害不仅限于肝脏本身,还与以下疾病密切相关:

代谢性疾病2型糖尿病、高脂血症、高血压、动脉粥样硬化;

消化系统疾病:胆囊炎、胆结石;

恶性肿瘤:结直肠癌、乳腺癌、肝癌;

其他系统并发症: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、慢性肾病、多囊卵巢综合征。

研究表明,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,10%-29%可能进展为肝纤维化,4%-27%的肝硬化患者可能发展为肝癌。早期干预可显著降低风险。

脂肪肝的病因与高危人群

脂肪肝的成因复杂,主要包括以下因素:

不良生活方式:高热量、高脂肪饮食,久坐少动,熬夜;

代谢性疾病:肥胖、2型糖尿病、胰岛素抵抗;

药物与化学物质:四环素、激素类药物、降脂药;

酒精摄入:每日酒精摄入量>40克,持续5年以上,90%-95%的人将发生酒精性脂肪肝;

遗传因素:家族中有脂肪肝、肥胖、糖尿病史者风险更高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脂肪肝并非肥胖者的专利。营养不良、快速减肥、蛋白质摄入不足等也可能导致脂肪肝。例如,长期素食者可能因蛋白质缺乏,影响肝脏脂肪代谢,进而引发脂肪肝。

脂肪肝的症状与诊断

脂肪肝早期大多无明显症状,部分人会有乏力、右上腹不适、肝区隐痛等非特异性表现。病情发展后,消化系统可能出现食欲不振、腹胀、恶心,全身会有疲劳、睡眠障碍、便秘等症状,体征上可见肝脏、脾脏肿大。诊断时,可通过肝脏B超、腹部CT、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,肝功能、血脂、血糖、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检查,以及肝组织活检来明确。不过,B超显示的脂肪肝程度仅反映脂肪含量,不能完全代表病情,转氨酶升高或提示脂肪性肝炎,但部分肝硬化患者肝功能也可能正常。

脂肪肝的健康管理策略

饮食调整

遵循 “三低一高” 原则:低热量、低脂肪、低糖、高膳食纤维。建议每日减少 300-500 千卡热量摄入,用全谷物(如燕麦、糙米)替代精制米面,选择橄榄油、山茶油等优质油脂,限制动物内脏、油炸食品等高胆固醇食物。增加蔬菜、水果、豆类摄入,每天保证 1 斤蔬菜(深色蔬菜占一半),可有效降低肝脏脂肪沉积。

运动管理

有氧运动是消除肝脏脂肪的有效方式。每周应进行 150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,如快走(每分钟 100-120 步)、游泳、骑自行车等,或 75 分钟高强度运动(如慢跑、跳绳)。研究表明,连续 3 个月规律运动可使肝脏脂肪含量降低 10% 以上。同时结合抗阻训练,如哑铃、弹力带练习,增加肌肉量有助于提高基础代谢率。

生活习惯调整

戒酒: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必须彻底戒酒;

规律作息:保证充足睡眠,避免熬夜;

戒烟:减少烟草对肝脏的损害;

心理调节:保持心情愉悦,避免长期焦虑。

定期监测与治疗

定期检查:每6-12个月进行肝功能、B超、血脂、血糖检查;

药物治疗:中重度脂肪肝伴肝功能异常者,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护肝、抗纤维化药物;

中西医结合治疗:针对肝郁脾虚、气滞血瘀等证型,采用针灸、埋线等疗法。

特殊人群的脂肪肝管理

青少年脂肪肝:发病率高达28%,需警惕伴发糖尿病、高血压、心血管疾病等;

老年人脂肪肝:运动以八段锦、太极拳等温和方式为主,避免剧烈运动;

孕妇脂肪肝:急性妊娠脂肪肝病情凶险,需及时诊治。

脂肪肝的预防与误区

预防建议

健康饮食:避免高糖、高脂肪、高热量饮食;

适量运动:减少久坐时间,增加体力活动;

控制体重:维持理想体重,避免肥胖;

定期体检:尤其是有家族史、代谢性疾病的人群。

常见误区

误区一:脂肪肝不痛不痒,无需治疗;

误区二:只有肥胖者才会得脂肪肝;

误区三:快速减肥可治愈脂肪肝(可能加重病情);

误区四:脂肪肝无法逆转(早期干预可逆转)。

总之脂肪肝的管理需要长期坚持,通过饮食调整、运动管理、生活习惯改善和定期监测,绝大多数患者可实现病情逆转或稳定。科学管理脂肪肝,不仅是保护肝脏,更是预防全身性疾病的重要措施。让我们从今天开始,积极行动,守护肝脏健康!




主管单位: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
主办单位: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
黔ICP备202200429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