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童腺样体肥大:健康的隐患

作者:桂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钟丽萍
发布:2025-07-18 阅读量:31   发表证书

在儿科门诊中,常有家长带着疑惑前来咨询:“孩子小时候长得挺可爱,怎么越大越不好看了?” 这类现象背后,儿童腺样体肥大往往是重要原因。腺样体肥大不仅会影响儿童面容发育,还会对身体健康造成诸多不良影响,了解相关知识对家长早期识别和干预极为关键。

 

认识腺样体

腺样体位于鼻咽部顶后壁,是人体淋巴组织的一部分,在儿童早期免疫防御中发挥作用 。正常情况下,儿童 2 - 6 岁时腺样体生长旺盛,10 岁后逐渐萎缩。然而,当腺样体受到反复炎症刺激,如频繁感冒、鼻炎,或是存在过敏因素、先天发育异常时,就可能出现病理性肥大。

 

腺样体肥大的影响

 

面容改变。长期腺样体肥大导致经鼻呼吸道阻塞,孩子被迫张口呼吸。正常呼吸时,气流通过鼻腔,面部肌肉和骨骼协调发育;而张口呼吸时,舌体下沉,对上颌骨的支撑作用减弱,久而久之,会出现上颌骨变长、腭骨高拱、上唇上翘、牙齿排列不整齐等特征,形成腺样体面容 。这种面容改变一旦形成,即使后续腺样体问题得到解决,也难以完全恢复。

 

身体健康受损。呼吸道受阻是腺样体肥大最直接的影响,表现为睡眠时打鼾、憋气。严重时,睡眠中会出现呼吸暂停,打断正常睡眠周期,影响生长激素分泌,进而阻碍儿童身体发育 。此外,慢性缺氧状态会损害儿童神经系统,导致注意力不集中、学习能力下降,影响智力发展。同时,腺样体肥大还可能堵塞咽鼓管咽口,引起中耳内压力失衡,诱发分泌性中耳炎,造成听力下降。

 

如何早期发现腺样体肥大

 

家长可通过日常观察初步判断孩子是否存在腺样体肥大。睡眠时若出现鼾声大、节奏紊乱,甚至呼吸暂停的情况,需提高警惕;白天若反复鼻塞、流涕,或出现听力下降、频繁揉鼻揉眼等表现,也可能是腺样体肥大的信号。尤其当孩子长期保持张口呼吸习惯,并逐渐出现上颌骨变长、上唇上翘等腺样体面容特征时,更应重视。

若发现上述症状,建议及时带孩子前往医院检查确诊。鼻内镜检查可直观观察腺样体大小及气道堵塞情况;X 线鼻咽侧位片检查则能从影像学角度评估腺样体对气道的阻塞程度。通过科学检查,有助于医生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,保障孩子健康。

 

 

腺样体肥大的应对措施

 

保守治疗。对于症状轻微、腺样体肥大程度较轻的患儿,保守治疗是首选方案。鼻用糖皮质激素能够有效减轻腺样体局部炎症反应,缓解黏膜肿胀,改善鼻腔通气功能;配合生理盐水鼻腔冲洗,可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、过敏原及炎性介质,进一步畅通呼吸。若存在细菌感染,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抗生素控制炎症;对于伴有过敏症状的患儿,则需进行抗过敏治疗,减少过敏因素对腺样体的刺激。保守治疗期间,家长应严格遵医嘱用药,并密切观察孩子症状变化,定期复诊评估治疗效果。

 

手术治疗。当腺样体肥大导致气道严重堵塞,频繁引发中耳炎、鼻窦炎等并发症,或经过规范保守治疗后症状仍无明显改善时,应考虑手术切除腺样体。目前手术多在全身麻醉下进行,医生通过专业器械精准切除病变组织,手术技术成熟,安全性较高。术后需注重饮食护理,短期内给孩子食用清淡、易消化的软食,避免食用辛辣、刺激性食物;同时要避免孩子剧烈运动,防止出血。保持鼻腔清洁,按照医生要求进行鼻腔护理,并定期复诊,以便医生及时了解恢复情况,确保治疗效果。

 

日常预防措施

 

日常预防对降低儿童腺样体肥大的发生风险十分重要。家长应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生活习惯,保证营养均衡,摄入充足蛋白质、维生素和矿物质;督促孩子规律作息,保证充足睡眠;鼓励适度运动,增强身体免疫力。同时,注意家庭环境卫生,定期清洁床单、被罩,减少尘螨滋生;在花粉传播季节,做好防护措施,降低过敏发生几率。此外,孩子出现感冒、鼻炎等上呼吸道疾病时,要及时就医规范治疗,避免炎症迁延导致腺样体反复受刺激。

 

综上所述,儿童腺样体肥大是一个需要家长高度关注的健康问题,其对孩子颜值和身体健康的影响不容小觑。了解腺样体肥大相关知识,学会识别症状,掌握科学的应对和预防方法,才能有效守护孩子的健康成长。若家长发现孩子存在相关可疑症状,应及时就医,早诊断、早干预,避免造成不可逆的不良后果。




主管单位: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
主办单位: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
黔ICP备202200429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