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中,不少人在步入中年后会突然发现,原本灵活自如的肩膀开始“闹别扭”——穿衣、梳头、提物变得困难,夜间疼痛加剧甚至影响睡眠。这种被称为“五十肩”的疾病,医学上称为肩周炎,正悄然限制着患者的行动自由。了解肩周炎的发病机制、症状表现及康复方法,才能打破疾病枷锁,重获肩膀的灵活与健康。
什么是“五十肩”
肩周炎,全称为肩关节周围炎,是一种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。之所以被称为“五十肩”,是因为该病好发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,这一阶段人体机能开始衰退,肩部肌肉、肌腱、韧带等组织逐渐退化,加上长期劳损或轻微外伤,容易引发肩关节周围组织的无菌性炎症。
从病理角度看,肩周炎的发生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慢性损伤、退变密切相关。初期,肩关节周围的滑膜、肌腱等组织出现充血、水肿;随着病情发展,炎症逐渐导致组织粘连,使肩关节活动范围受限。如果将肩关节比作一台精密的“机器”,肩周炎就如同机器中的零件生锈、卡死,导致整体运转不畅。
“五十肩”的典型症状
肩周炎的症状主要体现在疼痛和活动受限两个方面。疾病初期,患者常感到肩部隐痛,疼痛程度较轻,多在过度活动后出现,休息后可缓解,因此容易被忽视。随着病情进展,疼痛逐渐加重,可发展为持续性钝痛,甚至出现撕裂样疼痛,尤其在夜间更为明显,不少患者会因疼痛难以入眠。
除了疼痛,肩关节的活动受限也是肩周炎的重要特征。患者会发现肩膀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小,外展、上举、后伸等动作变得困难,如无法正常将手举过头顶、背后扣内衣、梳理头发等。严重时,肩关节仿佛被“冻结”,连基本的穿衣、吃饭等日常活动都难以完成,极大影响生活质量。此外,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肩部肌肉萎缩,这是由于长期疼痛导致活动减少,肌肉得不到有效锻炼而逐渐退化。
“五十肩”的康复密码
保守治疗:缓解疼痛,消除炎症
药物治疗是缓解肩周炎症状的常用方法。非甾体类抗炎药(如布洛芬、双氯芬酸钠等)能够减轻炎症反应,缓解疼痛;对于疼痛严重的患者,医生还可能采用局部封闭治疗,即将糖皮质激素和局麻药物注射到肩关节周围的痛点,起到快速止痛、消炎的作用。此外,中医的针灸、推拿、理疗等方法也能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,松解粘连组织,减轻疼痛,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。
功能锻炼:打破“冻结”,恢复关节灵活性
功能锻炼是肩周炎康复的核心环节,通过针对性的运动,可以逐步松解粘连的组织,扩大肩关节活动范围。常见的锻炼方法包括:
爬墙练习:面对墙壁站立,双手扶墙,缓慢向上爬行,尽量将手臂抬高,到最大限度后保持数秒,再缓慢放下,重复多次。
毛巾拉伸:取一条长毛巾,双手各握一端,置于身后。用健康一侧的手臂拉动毛巾,帮助患侧手臂后伸,感受肩部的拉伸感,每组10-15次,每天进行3-4组。
画圈运动:自然站立,双脚与肩同宽,患肢由前向后、由后向前做划圈运动,幅度由小到大,速度不宜过快,每组10-15圈,每天3-4组。
功能锻炼需要长期坚持,循序渐进,避免过度用力导致损伤。在锻炼过程中,若出现疼痛加剧,应适当调整强度或暂停,必要时咨询医生。
日常生活管理:预防复发,巩固康复效果
在康复过程中,日常生活管理同样重要。患者应注意肩部保暖,避免受凉,尤其是在空调房或寒冷天气中,可佩戴护肩;避免肩部过度劳累,减少提重物、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等行为;睡眠时选择合适的体位,避免压迫患侧肩膀。
手术治疗:应对顽固病情的“最后防线”
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、病情严重且持续时间较长的患者,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选择。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关节镜下松解术,通过微创手术解除肩关节周围的粘连,恢复关节活动度。但手术治疗存在一定风险,术后仍需配合康复训练,以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。
肩周炎虽然会给患者带来诸多困扰,但通过科学的治疗和康复方法,大多数患者能够恢复肩关节的功能。当肩膀发出“求救信号”时,切勿忽视,及时就医、积极治疗,同时掌握康复密码,坚持功能锻炼和日常护理,就能摆脱“五十肩”的束缚,重新拥抱自由灵活的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