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荐
医院
医药
党建
康养
新闻
院校
通讯
通讯
文学创作
广告
征订
科普
基层亮点

我的从医路——回望初心谈感想|杨忠波:无影灯下的生命航线

作者:贵州健康报
时间:2025年05月07日

这是我在介入室工作的第六个年头,初次穿上铅衣时那沉重的感觉至今仍清晰如昨。然而,比铅衣更沉甸甸的,是意识到自己正置身于生命的关键航道——这里没有振聋发聩的宣言,只有监护仪规律的滴答声、造影剂流动的细微轨迹,以及术者凝神时微微蹙起的眉头……

初识介入生命的“隐形战场”

在张院长的启蒙下,我逐渐知晓了“介入”的内涵。随后,我毅然选择前往上级医院进修学习,并最终投身于这项职业。如今,我真切领悟到介入治疗的独特之处:它不像开放手术那般直观,我们是在影像导航下与病变展开“隔空对话”。

成长之路 铅衣背后的温度

技术锤炼

刚进修归来,我便参与了急诊取栓手术。铅衣下的体力考验、射线防护的严谨流程、瞬息万变的应急处理,从起初的茫然无措、手忙脚乱到如今的默契配合,这一切皆是无数次磨炼的成果。

鉴于介入手术基本采用局部麻醉,患者全程清醒。患者的紧张会加大手术难度,所以我主动穿上沉重的铅衣,全程陪伴患者,给予术中心理疏导。目睹患者消除恐惧心理,我深知,“最精密的器械也离不开人文关怀的温度”。

生命启迪

一个夜晚让我难以忘怀。凌晨一点多接到电话,有急诊手术,患者心肌梗死,病情非常危重。患者被立即推入介入室,手术刚开始,患者就出现室颤。我们迅速实施抢救,反复进行电除颤和心肺复苏。

一个循环,两个循环……

一次除颤,两次除颤……这些话语一次次在我脑海中浮现……

终于,患者恢复窦性心律,苏醒过来。尽管我们汗流浃背,但内心是喜悦的。因为我们又一次成功击退死神。当患者血管再通、恢复窦性心律的瞬间,我才真正明白了“生命通道”的意义。

团队之光

我时常身着沉重的“盔甲”穿梭于手术间,每天工作结束时都汗流浃背、腰酸背痛。每日重复着协助手术医师,负责介入治疗术前准备、术中配合以及术后导管室的系统工作。不仅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常规,监督术者的无菌操作,防止交叉感染。作为术者的“第三只眼睛”,不仅要有敏捷的反应能力,更要有高度准确、高效、高质量的抢救能力。因为我们是以铅衣为铠甲的战友。

初心凝望 为什么坚持在这里

每当看到患者自己走出介入室的大门,我更加确信——铅衣的重量,终究重不过生命的重量。在这条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,我愿永远做最可靠的生命航道守护者。

(来源:丹寨县人民医院 杨忠波)

编  辑:向 烨

二  审:毕 锋

三  审:赵 亮


关于我们

关于我们
用户协议
领导之窗

交流与合作

投稿说明

友情链接

贵州微联盟
贵阳晚报
贵阳晚报

联系我们

客服热线
版权声明
小程序
公众号
主管单位: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| 主办单位: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
黔ICP备2022004291号 技术支持:贵州微联盟信息科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