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9月16日,家住贵阳的李先生突然出现恶心、乏力、腹痛,住进了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消化内科。住院后,经过相关检查,发现患者肌酐异常升高,超过400umol/L,并出现大量蛋白尿,贫血,电解质紊乱等,为进一步明确诊治由消化内科转到肾内科。
转入肾内科后,患者各项指标急剧下降,肌酐进行性升高,血小板急速掉到4万。为尽快诊治,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副院长、肾内科主任彭红英教授立即组织相关科室进行多学科会诊,经过专家周密的病情分析和充分讨论,最终作出诊断,李先生罹患了一种十分罕见的疾病: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。
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(aHUS)是一种非常严重且罕见的全身性血栓性微血管病,2018年5月该疾病被列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5部门联合制定的《第一批罕见病目录》。该病临床以溶血性贫血、血小板减少和急性肾衰竭为主要特点,每100万人中有7人发病。aHUS病因复杂,与感染、补体调节异常、维生素B12代谢缺陷、二酰甘油激酶ε(diacylglycerol kinase epsilon,DGKE)基因缺陷、药物诱导及自身免疫疾病、肿瘤等疾病相关,相当一部分患者有家族史。
aHUS往往起病凶险且易复发,常常出现多器官功能受损的表现,超过50%的患者有肾脏损伤,心血管系统、胃肠道和神经系统的受损表现也很常见。该病的预后很差,发病1年内近60%的成人患者死亡或终末期肾病(ESRD)进入透析治疗。
李先生病情严重且进展迅速,很快就发展至严重肾衰竭、心衰、肺部感染、溶血、血小板进行性降低、酸中毒、低钾、低钙……全身多个器官受损,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遏制病情进展,李先生将面临生命危险。
为挽救病人生命,彭红英教授带领团队第一时间为病人进行血浆置换、血液透析和激素冲击等强化免疫抑制治疗,但aHUS仍然继续发展,血小板继续下降。在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同意后,团队决定给患者加用生物制剂。经过团队的精心诊治,李先生的病情出现了显著改善。启动治疗后李先生的血小板逐渐恢复正常,肾功能也稳定下来,尿量逐渐增加,无不适感觉,病情逐渐稳定,近日出院。
彭红英教授介绍,我国有罕见病患者约2000万人左右,有很多罕见病患者和李先生的经历一样,辗转求医很多年才被确诊,有的因耽误确诊时机而死亡。医院组建了专科、专病的MDT团队,并开设了MDT门诊,进一步规范化疑难罕见病的治疗,为患者提供一站式的诊疗服务,解决患者辗转奔波多个科室难确诊的问题,让更多人能够更正规、更早期进行诊断,并及时得到有效治疗。
此次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MDT(多学科专家联合会诊)团队成功排除这一罕见病“险情”,标志着医院对疑难、罕见病的诊治能力迈上了新台阶。
(供稿: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)
编 辑:石 磊
二 审:文 叶
三 审:赵 亮